文号 索引号 11410402005462140C/2023-00001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新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机构:新华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10-17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经济大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8.1亿元,同比增长4.2%,分别高于全省(3.1%)、全市(4.1%)1、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0.5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7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6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9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税收6.01亿元,同比增长22.8%,税比65.5%。

(一)防疫生产双嵌合,经济大盘保持稳定

双线嵌合高效推进。创新推出“1142”工作机制,确保应急状态下不停产、不停工,积极协助全区5大领域、97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企业白名单,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健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强化日预警、周调度、月分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稳经济政策及时有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成立惠企纾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发放政策汇编“口袋书”和举办政策宣讲会的形式,推动惠企纾困政策应享尽享。组织辖区12家金融机构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25场,累计放款金额170.91亿元,存量贷款金额101.79亿元。帮助国碳纳米等5家企业申报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共计100万元。

促消费活动持续推进。拿出促消费专项资金补贴,组织开展“魅力夜新华,越夜越优惠”“魅力新华尽情嗨购”等活动,围绕家居、家电、餐饮、娱乐等门类,采取刷卡优惠、满减即退等方式,以消费“回补”助力经济复苏。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常态化、纵向化抓好“万人助万企”工作,县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由50家扩大至180家,走访企业200余次,召开座谈会100余次,共收集涉及土地、资金、用工等问题74个,已全部解决到位。建立企业培育库,大力推动“四库四转”工作,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入库40家,新增市场主体达到28622户,同比增长9.41%。

(二)项目建设加速度,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严格落实以“一个办法,五项机制”,发挥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三个一批”和观摩活动评价办法,并将重点项目考核纳入“党建引领、奋勇争先”重点工作竞赛,营造“项目为王”浓厚氛围。恒一锂能高倍率锂电池生产项目产量达到80万支,中业人力资源示范平台项目、万海海洋主题公园项目建成投用。2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0.9%;111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0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2.1%,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列入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共39个,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达效率均达100%。2022年上半年,全市“三个一批”考评和重点项目观摩中,综合成绩六区第一;2022年度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考评中获“先进单位”。

项目攻坚高效有力。用好国家、省、市稳投资系列政策机遇,成立了全区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实行项目推进清单式管理。围绕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等重点领域,2022年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08万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9亿元,为项目争取并投放中长期贷款金额5.17亿元。

(三)产业结构深融合,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怡购城美食小吃街一期入驻地方特色餐饮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美食等达30余家。万海海洋馆、树雕艺术博物馆等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星峰研学基地被评为市级研学营地。挂牌成立平顶山市新华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培育并发展壮大了中业人力示范平台、领航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扎实做好企业“三大改造”引导工作,实施绿色化改造3家,智能化改造4家,技术改造6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帮助辖区企业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切实扛起粮食稳产重担,全区耕地面积1.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0.69万吨,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9%以上。

(四)深化改革促开放,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市率先推出8部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和“企业开办+N项服务”,率先推出“小新帮办”服务,开通“办不成事”局长热线。信用平台建成投用,并设立信用服务窗口。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园区“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工作模式。在2021年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新华区位于全省第36名,比上年度提升14位次,迈入全省第二方阵,其中项目保障、信用环境、市场监管三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招商引资获得新突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动态完善“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共外出招商86次,先后拜访了知名企业、商会130余家。通过“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67亿元。

(五)精心建设重管理,城乡融合全面推进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7个,体南路、碧圃巷、胜利街改造完成,园林路与凌云路交叉口等易涝积水点综合治理改造完成。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新增公厕40座,爱心驿站37座,提档升级48座,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收集房16个,开展静态交通专项整治,打造良好交通环境。

乡村振兴更加有力。围绕植入经营娱乐板块,发展边庄、郏山阳村产业,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稳步推进龙门口、胡庄村、刘沟村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对村内环境进行整治和细化提升,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8公里。

(六)绿色发展增底色,生态治管持续巩固

完成全年优良天数207天,市内五区排名第1位。市定地表水考核断面和稻田沟等4个市定黑臭水体考核断面累计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整体安全稳定,首次争取上级水土保持治理资金225万元,北部山区生态得到进一步改善。扎实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全年煤炭消费量27.36万吨,完成市定全年目标任务。

(七)立足民生兜底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高效处置“0506”疫情,一周之内实现了社会面和隔离封控区双清零。就业总体保持稳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50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2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57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28.4万元。“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4237人次,完成全年市定任务的252%。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建成投用城市书房7个,持续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周、文艺专干培训以及“文化客厅”公益课堂培训等活动,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我区被授予“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入使用中心路小学综合教学楼,实验幼儿园3个分园建设有序推进。打造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1个,新增集团化办学校区4个。推出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4所。社会治理行稳致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利剑”行动,排查整改隐患1649处;开展全区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问题隐患的717栋(户)房屋建筑整治完毕。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年活动,全区信访形势平稳可控。

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3项,退役军人服务、双拥共建、民族宗教、档案、社保医保、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科技创新力量较为薄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六个新华”奋斗目标,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产业强区、创新兴区、宜居城区、生态润区、富民安区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贡献更大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抓牢项目建设,凝聚发展动能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围绕“1+10+100”重大项目阶梯式发展,以白龟湖科创新城为引领,聚焦园区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民生和数字赋能5大领域的10个重大项目,安排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56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4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6亿元,市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23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75亿元。科学谋划申报“三个一批”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机制,专班推进、月调度等制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切实提升项目保障力度。推进平煤方形储能电池项目、河南铸芯ICT芯片回收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尽早实现开工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中豫绿发带电清洗、芯片维保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河南玺铭锂电池PACK储能柜、网易(平顶山)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投产达效。继续开展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坚持“部门联动到位、政策掌握到位、“外脑”发挥到位、向上对接到位”的“四到位”工作方法,统筹推进各类向上争取资金项目,为我区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项目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撑。

抓好园区载体建设。牢牢把握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全力做好白龟湖科创新城教育园区的规划、征收等前期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建设进度,开工平顶山科创智造产业园项目,做强园区建设,提升我区项目承载能力。

稳步推进片区开发。统筹推进西高皇、焦店等片区建设,努力缝合城市缝隙,做实城市腰部空间。着力破解焦店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土地等制约因素,推动项目进入有序建设轨道。科学谋划并高效实施青少年宫和李庄村区域城市更新,加快项目启动步伐,打造全市城市更新示范标杆。

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开展针对性强、卓有成效的外出招商对接工作。持续加强大员及县级领导外出招商、本地对接力度。围绕网易(平顶山)联合创新中心,开展以商招商等方式,发挥头部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延链引链建链强链,推动聚企成“链”、聚“链”成群。

(二)加快产业转型,厚植发展优势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以恒一锂能、国碳纳米为产业发展龙头,持续发展壮大锂电产业链;围绕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攻坚技术平台建设,增强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吸聚能力。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新华区科技服务产业园、新华区名门文创国家3A级旅游园区平台的优势,加快网易(平顶山)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建成运营,吸引网易严选、抖音科技和海亮科技等龙头企业入驻,打造新华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新“名片”。围绕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等行业,将佳田新天地、蓝鲸国际等一批商务楼宇打造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承载平台。

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将宏德利安数据标注等企业作为数字经济产业代表,培育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接续推进智慧治理体系、5G基站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继续实施“上云用数赋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积极引导服务业、商贸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引导苏宁易购、京东电器等知名家电零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视频营销等新型消费市场,支持实体商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夜游、夜购、夜食等消费新业态,力争将怡购城片区打造为省级夜经济集聚区。

(三)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事项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加快“数字新华”项目建设,深入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更多事项开启“云上办理、指尖服务”。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统筹做好城市管理、农业农村、区属平台公司等领域改革。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开展进企业、进园区、进商圈、进社区、进项目、进楼宇“六进”活动,对辖区企业进行“全覆盖”式走访,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等走访活动,实现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常态化和中小微企业全覆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提升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办理质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持续“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实施企业服务,持续深化服务平煤神马“1+17+N”工作机制,落实好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加大送政策进企业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四)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宜居环境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王庄村、张泉庄、杨官营等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按原定计划分配入住。继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完成四矿路、新兴路等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城区交通环境,加快和平路步行街和背街小巷提档升级改造工作进度。加速推进2023年76个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并注重改造成效。持续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持续开展创文巩卫工作,以“十项工程、六项活动、三项制度”为抓手,用实际行动擦亮文明底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内外兼修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做好涉农项目扶植,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五)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全域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努力实现更大幅度的“两降一增”。深化水污染防治,加强河道治理,突出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土壤生态环境安全。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绿色低碳转型。

(六)聚焦群众关切,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一体推进稳企业、稳岗位、稳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口再就业3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用西市场养老中心,建成青石山街道等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积极化解问题楼盘,扎实推动保交楼工作,力争保交楼项目如期交房,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持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做好文化广场提档升级,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推动区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打造特色专科医院,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优化教育布局和教育资源整合,改扩建部分中小学校,推进集团化办学,消除大班额。启动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改扩建工作,加快推进第五十五中学整体重建。

筑牢安定和谐社会。深化“三零”创建和“六防六促”行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养老机构、危化品、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消除安全隐患。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加大非法集资处置力度,办结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案件。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努力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统筹做好司法、统计、民族宗教、档案、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区委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拼搏实干、勇毅前行,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鹰城实践的新华篇章,交出更加厚重、更加精彩的“高分答卷”。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