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区委、区政府快速把工作重点回归到经济发展上,先后招开“拼经济、抓投资”开放招商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立足我区发展愿景、产业方向和载体资源,围绕全市“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产业体系,坚持“四大方向+两个重点”产业链招商思路,全力谋划金点子、收集新信息,引荐大企业、投资新项目。为进一步助推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为新华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持续做优政务环境。一是应着力优化服务,优化政府审批流程,全面推动涉企审批服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采取并联审批、项目管家、绿色通道等做法,推行联合评估、联合勘验、施工图“联合审图”、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压缩项目落地时间。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积极落实援企惠企政策,为企业纾困降本减负,对来新华区考察和投资的企业进行政策宣讲、营商环境宣传,为企业在新华区投资营造宽松、便捷的环境。并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各项政策意见以最快的速度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三是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听取民营企业意见机制,在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措施出台前听取企业家意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协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对营商环境全方位监督。
二、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个人、单位和团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整合工商联、台联,侨联和各民主党派团体的多方资源,构筑“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台招商”的平台,发挥工商联中各级商会等组织和民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优势,利用海外联谊会开展活动,拓展招商渠道;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社会影响力和相关的专业优势,形成我区招资引项的磁力场,使更多的社会人士、企业家和海外朋友成为对外推介新华区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牵线人”、推动新华区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通过组织观摩调研团开展实地调研、制做宣传册、短视频、网上招商等方式,向全目入驻,充分利用好我区的人脉、文化、区位等三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助力新华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组建招商引资专班,使招商服务更加专业化、细致化。成立县级领导牵头的专门部门,集中全区的人才、资金、宣传等优势资源,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做到信息渠道畅通,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反馈。对经认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专班推进机制,制定“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张清单”推进方案,优先给予土地供给、财政奖补、要素保障等支持。
四、建立综合信息库,对项目和可利用资源情况及时掌握并进行动态和科学管理。一是建立已投资企业和意向投资企业信息库,分类推进在建项目和在谈项目;二是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招商项目库,动态管理入库项目;三是建立优惠政策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宣传推送,强化查询便利性。四是整合我区优势资源和在全区范围内排查现有的闲置土地和厂房资源,建立专项数据库,制定资源盘活利用方案,缓解我区招商项目受土地要素制约的难题;五是聚焦科技创新,建立前沿技术企业、科技人才库,做好项目的技术人才储备。
五、发挥现有产业主体优势,延伸产业链实施产业集群招商。围绕我区已经成规模的锂电、汽车销售等产业,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配套企业就近落户生产配套产品,利用零部件加工项目的集群化,吸引主机生产企业就近落户,降低产品的商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引进如汽车修配、改装、零配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发挥奖补政策激励作用。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规范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以实际到位资金的合理比例、实际成果进行奖励。制定《新华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区政府每年对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的街道(镇、管委会)和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落实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部门按照资源禀赋、空间特点和职责进行分工,开展精准招商,提高全民招商的主动性,形成多渠道、多层次招商引资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