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点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体育强国这个话题,国家体育总局也是高度重视,在基层的实践中,相关部门以及学校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与改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努力,就能够达成的,在此本人根据近年的考察调研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以此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培养体育热情,掌握丰富的体育技能。
校企合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目前体育培训进校园在我市中小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开展,今天我所说的思路为“体育培训出校园”。目前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整顿,青少年减负政策已经有了扎实的根基,为锻炼身体和掌握体育技能有了充分的时间条件。
这样是否可以在学期末,由区教体局牵头,让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或体育俱乐部在假期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别的技能掌握课。该部分课程不需要政府补贴,不需要家长出资,完全由培训机构或俱乐部义务提供。技能掌握课程一般不会周期太长,1-2周就可完成,培训机构只需要教授最基础的技能即可。这样在校外轻松的氛围中,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也能结识到很多新朋友,并且在初步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技能后,孩子可以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有一个较为深度的参与感。为培养体育热爱打下了基础,同时对有潜力和天赋的孩子进行发掘,培训机构也可将优秀的苗子队员上报给区教体局,并由教体局邀请我市运动学校的相关教练进行选才,以后为我区、我市的体育成绩增光添彩。在此建议下有部分重点需要强调:
1.体育相关培训机构大部分应该是能积极接受的,因为许多机构是靠培训收入而生存,虽然学校给机构输送的是免费学员,但是这些学员在掌握基础技能之后,还是有部分人员会选择有偿的课程,继续提高技能的掌握,这样也就无形中提机构提供了收入。
2.教体局需在体育培训或体育俱乐部的“白名单”机构中挑选,确保该机构的资质齐全、设施完善,具备场地、人员、保险等必备条件。
3.后续培训的收费价格提前报备,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公示;让家长在选择机构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出现价格陷阱。
4.培训项目一定要多元化,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舞蹈、跆拳道、乒乓球、射箭等,让孩子在挑选的过程中有足够的项目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本次提案的内容,出发点是本着夯实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根基,如有不到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