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门诊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市学龄前儿童的龋坏率高达80%,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乳牙萌出时间的特殊性:乳牙萌出时间从出生第6个月开始持续至2.5岁左右,共萌出20颗乳牙。在这一阶段儿童口腔容易出现“奶瓶龋”,也就是因为吃奶造成的儿童牙齿龋坏。孩子吃完奶之后家长容易放松孩子口腔卫生的维护,甚至让孩子抱着奶瓶睡觉,导致龋坏的发生。
2.精细食物和甜食摄入过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许多家长在孩子开始辅食之后大多给孩子吃优质精食,还有蛋糕、饼干、各种糖果等等,增加了龋坏的风险。
3.家长对儿童口腔防护意识不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牙齿是乳牙,迟早是要换掉的,龋坏了就算了,将来还要长出新的牙齿,放任龋坏发展下去,导致很多孩子出现牙周、牙髓、根尖等问题。
危害:
1.孩子乳牙可能出现疼痛,如果无法保留最终导致拔除;影响孩子正常咀嚼,也就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2.影响恒牙的健康。乳牙出现根尖炎症而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恒牙牙胚出现损伤,进而影响恒牙牙釉质和牙体组织的发育。
3.容易导致孩子的牙列不齐,增加后期矫正牙齿的风险。因为乳牙龋坏缺失之后,继体的恒牙萌出位置发生变化,导致萌出不足而发生牙列不齐,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4.增加医疗支出,加重生活成本。牙科耗材很多是进口产品,在儿童诊疗中进口耗材占的比重更大,加重家庭的医疗支出。
所谓“上医治未病”,预防诊疗越来越被大家认可。儿童口腔诊疗因为年龄阶段的特殊性,需要家长配合进行强制性的指导和教育,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把儿童牙齿龋病的诊疗工作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
2.建议学龄前儿童从进入幼儿园开始每年都进行一次口腔卫生的检查和保健,把口腔保健检查像接种疫苗一样进行登记管理。3.建议该项工作由市卫健委、市教体局牵头,市、区财政部门进行经费支持,平顶山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市口腔医院)具体负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