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救援职业资格培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新华区要统筹结合,切实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网格化监管工作要按照“组织健全、职责明晰、机制完善、预案翔实、演练真实、保障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进行,从“建、用、管”三字上下功夫,全面构建乡镇(街道)“有机构、有队伍、有库房、有物资、有预案、有演练”,村(社区)“有机构、有队伍、有物资”的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切实提升“防范在先,发现在小,处置在早”的应急处置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以“抓基层、打基础”为抓手,全面开展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区第一批建设了270余处四级重点区域部位网格,要按照“领导定点、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级、应急定制、配置定量、培训定岗、信息定时、奖惩定格”九定管理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形成相互促进、循环提升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二、规范应急救援队伍有序发展
截至目前,我区有专职消防救援队伍1支,消防指战员29人;注册登记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支,核心队员51人,志愿者256人;建立区级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支,人员50人,区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因人员编制、救援设备、训练场地等因素制约,尚未建立。我区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设发展工作,一是积极将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如实上报区委、区政府,争取早日建立区级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二是依托现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演练,提升综合能力。
三、提升社会救援后备力量建设
我区将积极开展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培育建设工作,指导督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立队伍管理、人员备勤、装备维护、训练演练等工作机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一是联合各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邀请知名专家授课,为救援队伍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并讲授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不断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救援队伍力量有序参与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技能竞赛等活动。二是通过与媒体合作、线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线下现场宣传宣讲等方式不断加强应急宣传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森林消防宣传月、“10·13”国际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展示救援装备、示范教学等方式,加深人民群众认知,全面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依托区应急救援协会,积极沟通协调各承保保险机构为社会救援队伍提供优质的保险产品及售后理赔服务。
四、稳步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我区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备案等工作,目前已发布总体应急预案1个:《新华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部门级专项预案备案15项:《新华区防汛应急预案》《新华区防汛紧急避险安置预案》《新华区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新华区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新华区消防救援队伍防汛应急救援预案》《新华区城区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新华区交通防汛抢险工作应急预案》《新华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平顶山市新华区辖区煤矿事故应急预案》《新华区抗旱应急预案》《新华区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新华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新华区工贸行业应急预案》《新华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新华区地震应急预案》。镇办级预案备案22个、村社区级预案备案66个(乡级、村级达到全覆盖)。
五、多措并举,提高公众应急意识。持续推动“三天三确认”、政企安全生产责任“双十条”“面对面交流”“法人讲安全”等制度运行,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住建、危化、工贸、养老等行业领域企业坚持每天以班前会的形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及培训,强化全员参与、全员担责。截至目前,推动企业自查1462家次,部门检查共计3753家次,开展各类培训90次,覆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6855人次。